核心提示:中国市场提供的最重要的一课:新企业和旧企业并不是不能共存的,而是银行如何吸纳蓬勃发展的金融科技创新的问题。中国,作为最早使用算盘的国家,经历了漫长的蛰伏,再次在金融领域开辟出一条新道路。
参考消息网3月20日报道 英媒称,中国的银行业走出算盘时代并不算太久。20世纪80年代,他们还在用算盘这种古老的工具处理业务。如今,算盘更多的是作为一个符号,出现在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品牌Logo上。
据英国《经济学人》2月25日报道,不管以哪个维度衡量,中国金融科技(fintech,金融科技,本文指基于互联网的银行和投资业务)的规模都处在全球首位。中国在数字支付领域遥遥领先,占全球市场规模近一半。中国也主导着网络借贷,占全球市场四分之三。去年,全球前五家最创新的金融科技公司中,中国有四家。中国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蚂蚁金服估值600亿美元,和瑞士最大的瑞士银行(UBS)比肩。
中国的金融科技为什么能发展到这么大规模?简单点说: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做了正确的事。过去十年,中国成为全球“触网”人数最多的国家,网民增长到7亿多人。一场变革正在酝酿。
今天,金融科技在中国的前景很好。多年来,中国都在向发达国家学习如何管理金融系统。但谈到金融科技,则轮到世界向中国取经。
金融科技崛起在三个领域
中国金融科技的崛起集中体现在三个领域。首先是日常生活中的移动支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的中产阶级从互联网起步时就开始青睐网上购物,形成了早期数字支付的庞大用户群体。中国还有后发优势。发达经济体很早就用卡(信用卡、借记卡)替代了现金,而中国直到十年前,还是一个现金社会。
很多中国人还没拥有过个人电脑就迎来了智能手机,这也加速了数字支付的发展。如今95%的中国网民通过手机端上网。作为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的支付业务,支付宝很快成为人们的移动钱包。但没过多久支付宝就遇到了挑战,腾讯在其极受欢迎的手机APP微信里向5亿用户推出支付功能。中国主要的搜索引擎百度也紧跟着推出了自己的钱包。
竞争激发出一系列的创新,尤其是手机应用可以将线上和面对面的交易连接起来。二维码这种在西方流行不起来的支付技术,在中国餐厅和商店里已经无处不在。手机本身也可以当作一张支付用卡,用户只要点一下,个人专属的二维码就会出现,店员扫一下就可以完成支付。人与人之间相互转账也跟发短信一样容易。
事实上微信或支付宝的很多支付功能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存在,但比较分散:Stripe和PayPal专注网购支付,苹果和安卓支付则服务那些把手机当钱包用的人;脸书Messenger钱包和Venmo钱包专注朋友间转账。而在中国,所有这些功能都被集中到一个平台并被广泛使用。中国工信部数据显示,对中国4.25亿居民或者65%的手机用户而言,手机就等于钱包,这样的渗透比例是全球最高的。去年,中国移动支付从五年前的几乎为零增长到38万亿元(约5.5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市场规模的50多倍。
中国领先全球的第二个领域是网络借贷。大多数国家的银行都会忽略小额贷款的市场需求,这个问题在中国尤为突出。
金融科技则填补了这一空白。电商再度成为跳板:网购平台推出贷款业务,利用消费者的交易记录和个人信息创建信用评分。在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阿里巴巴和京东上,购物者可以很方便地获得小额贷款,通常不到1万元。根据蚂蚁金服(阿里巴巴的金融关联公司)的数据,60%使用小额贷款的网购用户从来没有用过信用卡。蚂蚁和京东也给卖家提供贷款,这些卖家大都是小微企业。
但是,这种为卖家提供贷款的做法是相对谨慎,风险较小的,因为大型电商平台对自己平台上的卖家十分了解。相比之下,中国网络借贷领域更激进的是P2P贷款。2011年,中国仅有214家P2P借贷公司,到了2015年已经超过3000家。由于处在监管空白领域,P2P很快成为中国金融行业的蛮荒之地,融资模式充满了欺诈和危险。如今超过三分之一的P2P公司已经倒闭。
改变传统金融模式
这里开始涉及中国金融科技第三个领先的领域:投资。直到最近,中国的储户在管理个人资金时,仍面临两个极端的选择:要么存在银行,利息很低,但很安全;要么投资股市,而炒股的风险不言而喻。蚂蚁金服副总裁黄浩说:“这两者之间一片空白”。金融科技打开了中间那片空白领域。
历史上最大的突破发生在2013年,阿里巴巴推出了在线基金余额宝。余额宝让消费者留在电商账户里的钱可以产生收益。事实证明这一诉求其实非常广泛。作为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宝提供跟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一致的收益,该市场利率自由浮动,这意味储户能获得比存在银行高三个百分点的利息。因为资金仍在银行手中,余额宝的风险被最小化。18个月的时间里,余额宝吸引了1.85亿用户,管理资产规模达到6000亿元。
在中国这个市场,模仿者和竞争者往往出现的很快。2014年,腾讯推出理财通,这是一个和微信打通的网络基金平台。一年内,理财通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1000亿元。与此同时,P2P起家的陆金所开始转型做金融“超市”,提供个人贷款、资产支持证券(ABS)、共同基金、保险等业务。智能投顾公司(利用算法和调研帮用户建立资产组合的企业)开始在中国出现。
这些不仅仅服务于高净值投资者。在西方,投资货币基金等产品的人一般都要有雄厚的财力。在中国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只花1块钱也可以买到基金产品。拥有8亿活跃账户的微信和4亿账户的蚂蚁金服都有这样的产品。
如何估计金融科技在中国的影响?比照中国庞大的金融体系,各种金融科技业务都很小。手机应用和网络贷款公司可能都有庞大的用户基础,但他们主要都是消费者和小企业。P2P贷款余额仅仅是银行总贷款余额的0.8%。电商提供的贷款合计占比更少。移动支付企业的收入仅占银行收入的2%。
研究机构伯恩斯坦的分析师侯炜表示,到2020年,金融科技公司能占取到银行业不到5%的业务量。这个规模仍不容小觑,因为它相当于1万亿的收入。
不过,光看金融科技的规模是不够的。在他们涉足的细分领域,金融科技公司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中国,数字支付占非现金支付的近三分之二,远远超过信用卡和借记卡。P2P贷款占所有消费贷款的五分之一。
此外,金融科技公司的竞争也引来了对手的回应。以中国大银行的客户体验为例:过去几年,中国几大银行的客户体验都有很大的改善。一度很难用的网络银行现在用起来容易多了。
更重要的是,银行也在改变自身的商业模式。部分由于网络投资基金的影响,银行的重心转移到财富管理产品,而不再是单一地吸收存款。他们通过手机应用向客户推销类似存款的理财产品。收益水平和支付宝、腾讯平台上的产品差不多。这些理财产品管理的余额规模超过26万亿元,是五年前的四倍。财富管理产品也给金融系统带来了新的风险,尤其对于银行资金的稳定性而言。银行也开始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网点、声誉以及风控水平。
中国模式走向世界
中国金融科技的领军者正在拓宽疆域。微信的移动钱包在海外也能用,目前主要是在亚洲。蚂蚁金服投资了印度、韩国、泰国的移动金融公司。不过这些公司想在其他市场复制在中国的成功并没有那么容易,他们的很多业务都是专门针对中国金融体系的不足而设计的。任何涉及国外银行业核心业务的举动都需要遵循当地的监管——这是全球化中的阻力。
中国金融科技巨头给全球市场还能带来很大的间接影响。它们已经展示了能做些什么。新兴市场应该学到的是:只要有合适的技术,弯道超车实现新的银行业务模式是可能的。而发达市场应该看到平台化带来的巨大想象空间:一个应用可以装下支付、贷款和投资等,成为一个平台。
中国市场提供的最重要的一课:新企业和旧企业并不是不能共存的,而是银行如何吸纳蓬勃发展的金融科技创新的问题。中国,作为最早使用算盘的国家,经历了漫长的蛰伏,再次在金融领域开辟出一条新道路。
【延伸阅读】出海记|外媒称蚂蚁金服收购速汇金遭遇“截胡者”
参考消息网3月17日报道 外媒称,蚂蚁金服收购速汇金的交易出现变局,美国电子支付提供商Euronet Worldwide提出以每股15.20美元的价格收购速汇金,高于早前蚂蚁金服给出的每股13.25美元的报价。
英国“FT中文网”3月15日报道,Euronet发起了一笔20亿美元的收购,收购对象是其同行、汇款公司速汇金。它试图挫败阿里巴巴关联公司蚂蚁金服对速汇金的收购,称与中资企业开展的收购相比,只涉及美资的交易更有可能成行。
总部位于堪萨斯的Euronet14日表示,它的收购面临的监管障碍将少于蚂蚁金服的收购。Euronet表示:“这一收购方案向股东们提供了一条清晰而且变数少得多的路径,来更快地完成交易,无需经过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审核,也不附带与拿到涵盖速汇金运营司法辖区汇款许可证的控制权变更同意书有关的交易完成条件。”
总部位于达拉斯的速汇金是全球汇款行业最大的品牌之一,拥有24亿个银行和移动账户。不过,随着TransferWise等更廉价数字化汇款公司和新进入该行业的沃尔玛等实体商家逐渐崛起,速汇金和西联汇款等同行已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
参考消息网-出海记记者联系了蚂蚁金服,对方上述消息不予置评。
【延伸阅读】出海记|蚂蚁金服投资“韩国版微信” 摸索“出海造船”
参考消息网2月21日报道 在韩国,Kakao talk,是目前是最受欢迎的移动社交软件,被称为“韩国版微信”。2月21日,Kakao talk的母公司Kakao Corp宣布,与中国电商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
据路透社上海2月21日报道,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中透露,蚂蚁金服将向Kakao的移动支付子公司Kakao Pay投资2亿美元。
也许对国人来说,第一次听说Kakao可能还源于2012年第一季度,腾讯投资4.03亿元人民币,获得其13.84%的股份。据了解,Kakao在全球拥有超过4800万用户,旗下的Kakao Talk覆盖了韩国97%以上的智能手机用户。3年前,Kakao推出线上支付功能后立刻赢得众多用户喜爱,目前累计用户逾1400万,相当于每4个韩国人中就有超过1个人在使用。
Kakao此番即将成立的移动金融子公司Kakao Pay,将打通支付宝在韩国已接入的3.4万商户,并在韩国拓展更多移动消费场景同时支持Kakao Pay和支付宝两种支付方式。蚂蚁金服方面向参考消息网-出海记记者解释,以后,韩国人能在各种线下场景都便捷地使用Kakao Pay支付,中国游客则能在这些场景用支付宝消费。蚂蚁金服国际事业部总裁道格拉斯·费根表示:“韩国是蚂蚁金服全球化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市场,Kakao打造的移动生活方式平台已经拥有强大的用户基础,和蚂蚁金服联手,双方能在移动支付和创新服务领域共同创造更多价值,为中韩两国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当然这并不是蚂蚁金服在韩国的第一笔投资。2015年,蚂蚁金服联手韩国电信等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互联网银行——K Bank已经获得韩国政府批准筹建。路透社将此次对Kakao的投资看做“蚂蚁金服向更广阔的全球市场推进的一部分”。其实,近年来蚂蚁金服的海外动作不断。就在1月,蚂蚁金服刚刚宣布将收购美国汇款公司速汇金,交易价值约8.8亿美元。2月17日宣布向菲律宾移动支付公司Mynt注资。而蚂蚁金服更早的全球化投资战略还有:2015年1月,蚂蚁金服通过资本和技术数据,与印度当地电子钱包Paytm展开合作,两年内Paytm用户数从不到2000万升至近2亿,跃升为全球第四大电子钱包;2016年11月,蚂蚁金服与泰国支付企业Ascend Money进行战略合作……
蚂蚁金服起步于2004年成立的支付宝。2014年,蚂蚁金服成立,倡导“让信用等于财富”,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目前旗下有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蚂蚁聚宝、网商银行、芝麻信用、蚂蚁保险、蚂蚁金融云等子业务板块。而普惠金融已经从一个公益概念成为蚂蚁金服的一个成功商业模式。
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用“四个维度”来解释普惠金融,即第一个是普,普就是大家都会用,让所有阶层,所有个体,在所有需要金融的时间和地点,都可以触达金融服务。第二个是惠,它应该是可承担的,不应该是高利贷,甚至能够是无感的。第三个是全面,做好金融的时候,不止是有支付,有一个账户,它可能还有融资的需求,有理财的需求,有保险的需求,还有信用的需求。最后一个维度是可持续,对商业机构来说,它不应该是公益的行为,它应该是可持续的,它的成本要足够低,效率要足够高。
当下中国普惠金融最突出的表现是多数人享受到了移动支付的便利。在杭州,这个诞生了阿里巴巴等知名互联网企业的城市,已经成为移动支付之城。蚂蚁金服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8月,杭州的餐饮门店有4万多家,有2.2万家可用支付宝买单,超过95%的超市便利店能使用支付宝付款,超过98%的出租车都支持移动支付。杭州移动支付的便利只是大多中国城市的缩影。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值得骄傲的。”陈龙说,“因为在金融方面,中国从来不是领先的。但是在数字普惠金融方面,应该说得到了世界很多国家认可。”
此前,中国企业走出去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造船出海;二是借船出海。前者的代表型企业是海尔和华为,后者的代表则是TCL和联想。而从目前蚂蚁金服的国际业务来看,它正探索出第三种模式——出海造船,即国外企业、政府主动邀请蚂蚁金服前往当地一起造船。蚂蚁金服不仅将自己的能力和技术分享给国内同行,也成功输出到了海外。美国《福布斯》将金融科技列为2017年值得关注的中国最大技术趋势,同时指出随着金融科技的繁荣必然向欧洲、美国和东南亚等地区拓展。
在今年1月的达沃斯论坛期间蚂蚁金服首席执行官井贤栋也曾表示,随着更多技术用于金融服务,移动互联、区块链、生物识别、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能力应用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正变得更加包容。具体到企业全球化战略,一方面,蚂蚁金服通过进入印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用普惠金融服务为当地带来更多资本,帮助当地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游客多去发达国家,蚂蚁金服推动支付宝等服务在发达国家落地,助力当地市场消费增长。
正是基于在中国探索的互联网金融成功经验,从2015年起,蚂蚁金服开始了普惠金融的全球实践,通过向海外合作伙伴输出互联网金融技术和理念,帮助他们在当地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很多的国外企业直接找上门,寻求技术指导和合作。蚂蚁金服以战略合作、资本合作等形式,与外国当地领先企业开展合作进行能力输出。比如前面提到的印度Paytm。
与很多发展中国家相类似的是,印度也存在着严重的传播金融服务覆盖缺口。在印度,大约有3亿张借记卡、2000万张信用卡,能够使用这些卡片的终端只有120万台。近半数的民众没有银行账户,在很多农村地区生活的人,甚至连银行也没有见过。2015年,作为当地最大的支付平台,Paytm系统的承载能力也只有百万级的笔数水平,远远落于是国际同行。和蚂蚁金服的合作,给Paytm带来的不仅是资本,更重要的是技术和运营上的经验。自2015年一季度开始,蚂蚁金服和Paytm合作交流在技术、风控、产品、运营等环节共同合作展开日常工作,完成从单纯支付工具向综合生活服务平台的重要转型。
如今,Paytm本土团队开始不断开拓各类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场景。在印度,很多线下支付的场景里面都可以用Paytm进行支付,Paytm来自线下的场景支付比例甚至达到了50%。除了街边的咖啡店、奶茶店和加油站,甚至包括印度人出行最常用的公共交通工具“突突车”(类似国内的出租车,但车型更小),也能够用Paytm了。Paytm创始人维贾伊说,“我们甚至也在研究像支付宝‘红包’这样的东西,希望能吸引更多印度人来使用。”
【延伸阅读】出海记|蚂蚁金服欲通过发债筹美元收购美国公司
参考消息网2月10日报道 英媒称,一名直接知情的消息人士2月9日称,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旗下金融分支——蚂蚁金服正与银行商谈,寻求通过发债筹资20-30亿美元。
据路透社2月9日报道,该消息人士称,蚂蚁金服计划将部分所筹资金用于收购美国汇款公司速汇金。蚂蚁金服1月宣布将斥资约8.8亿美元收购速汇金。
消息人士称,若能完成新一轮融资,蚂蚁金服可能还会将所筹资金用于扩大自身对印度移动电商Paytm和泰国金融科技公司Ascend Money等其他公司的控股。由于此事尚未公开,该消息人士不愿具名。
此前据美国科技新闻网站《The Information》报道,蚂蚁金服正在寻求通过发债或贷款筹资逾30亿美元,为海外扩大提供资金。该网站周四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蚂蚁金服正在与银行人士就筹资进行初步商谈,筹资形式可能是发债或银行贷款。
就上述消息,参考消息网-出海记记者询问蚂蚁金服后得到的回应称:“由于蚂蚁是一家内资公司,而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需要大量美元,因此我们会择机在海外向银行借款用于这一部分工作,这是企业的正常运营行为。”
蚂蚁金服在去年4月的一轮融资结束后估值达到约600亿美元,蚂蚁金服准备进行首次公开上市(IPO),不过尚未明确上市时间表或上市地点。
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的用户数达4.5亿,该公司正雄心勃勃地在全球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