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遭遇逆风的背景下,中国的出口仍不断扩大。有乐观意见认为,今后中国的出口形势将继续坚挺。
参考消息网11月7日报道 日媒称,中国的出口持续恢复。2017年1-9月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额同比增长12.4%(以美元计价的出口额同比增长7.5%),出口与投资共同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从出口增长的具体类别来看,主要是以计算机、电子零件、手机和玩具等中国此前就具有优势的类别为中心。中国具有优势的电器和电子产品的出口已回升至两年前的水平。
据日本《富士产经商报》11月6日文章,中国高附加值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在全世界出口中所占比例均有所提高,以手机为主的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额也在增加。
报道称,出口对象国的构成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在持续增加。今年1-9月,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累计达3091亿美元,同比增长11.5%。美国总统特朗普认为中国存在倾销钢铁产品和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对中国启动调查。在遭遇逆风的背景下,中国的出口仍不断扩大。有乐观意见认为,今后中国的出口形势将继续坚挺。
报道认为,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备受关注。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也在增加,但双方目前并没有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经济合作协定,甚至连谈判都未进行。其背景在于,美国和欧盟没有认定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市场经济”地位,特别是钢铁等产品的倾销问题成为认定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方面的课题。
不过,为进行政策协调,双方定期召开欧盟中国峰会和欧中战略对话。第七轮欧中战略对话和欧盟中国峰会分别于今年4月和6月召开。其中,双方在战略对话中的部分发言值得关注。双方提及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中国政府重申曾在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上强调的推进自由贸易的立场,欧盟也表示期待与中国一道推进多边自由贸易。可以看出,以自由贸易为关键词,欧盟与中国之间的鸿沟正逐渐缩小。
在美国已不是自由贸易旗手的今天,已经出现了争当新旗手的动向。在这种背景下,拥有巨大经济圈的欧盟和中国可能成为两强。以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为契机,日本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谋求成为自由贸易旗手的意向,但从经济和贸易规模来看远不如中国和欧洲。
日本应该在国际贸易中采取什么立场呢?今后的处境或将更加艰难。
【延伸阅读】美媒:中国出口市场份额缓慢下降 国内附加值比例上升
参考消息网9月26日报道 美媒称,在连续数十年强劲增长后,中国在全球出口中所占份额如今正在缓慢下降。这个趋势是否会继续下去,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中国转型到高技术出口的速度。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9月24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出口中所占份额在2015年12月攀上最高点,达到近17%,如今已经出现萎缩。英国牛津经济咨询社和美国西部信托公司的经济学家表示,中国出口份额的下降,主要是巴西和澳大利亚等大宗商品出口国的出口增长所致,这些国家因铁矿石和铝土矿等大宗商品价格上升而受益。
英国汇丰银行控股公司说,另一个因素是全球需求如今更倾向于高端制造和汽车产品,而中国才刚刚开始以竞争者的姿态进入这些领域。
北京正在努力打造本国行业标杆,扶持新兴产业,并要求国内外企转让技术,这些举动促使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作出表态。他说,这是对世界贸易体系前所未有的威胁。尽管中国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额下降,但《中国制造2025》政策蓝图规划了中国到2025年在从机器人到医疗设备等十大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发展。
汇丰银行亚洲经济研究专家弗雷德里克·诺伊曼说:“中国近来出口市场份额下降更可能是一个暂时现象,而非一个长期趋势的开始。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所占份额持续上升,其在全球出口市场的份额也可能扩大,出口产品将既包括大众产品,也包括越来越多的高端产品。”
诺伊曼说,全球汽车需求反弹提振了德国和日本出口,而中国在半导体产品方面有很大的贸易赤字。他说,随着中国的产业政策为高端制造业不断提供动力,这种情况将出现逆转,中国将从发达经济体手中分走份额。
纺织和家具等低端产业面临的市场份额压力最大。这符合中国转型到电动汽车和机器人等更高附加值的产业政策。最近对污染企业的打击措施已提高了印染和纸品生产等行业的成本,压制了它们的产品竞争力。
中国低端产业面临的挑战还包括,工人工资水平上升,劳动力减少,以及来自孟加拉国和越南等薪资更低国家在T恤等廉价产品出口方面的竞争。
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尽管中国去年仍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约占全球纺织品出口的37%,但出口额下降3%至1060亿美元。越南和巴基斯坦等国获得的份额越来越大,其中越南在去年跻身全球十大纺织品出口国行列,在全球纺织品出口市场所占比重达7%。
西部信托公司分析师、前美国财政部中国事务专家戴维·洛文杰说,中国丢失的一部分市场份额得到出口的国内附加值弥补。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出口总额中的国内附加值比例已上升到71%,而十年前是62%。
【延伸阅读】美媒称中国出口产品将转型升级:“中国制造”越来越高端
参考消息网9月26日报道 美媒称,在连续数十年强劲增长后,中国在全球出口中所占份额如今正在缓慢下降。不过,这可能只是一个暂时现象。
据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9月24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出口中所占份额于2015年12月攀上最高点,如今已经出现萎缩。英国牛津经济咨询社和美国西部信托公司的经济学家们表示,中国出口份额的下降,主要是巴西和澳大利亚等大宗商品出口国的出口增长所致,这些国家因铁矿石和铝土矿等大宗商品价格上升而受益。
英国汇丰银行控股公司说,另一个因素是全球需求如今更倾向于高端制造和汽车产品,而中国才刚刚开始以竞争者的姿态进入这些领域。
汇丰银行亚洲经济研究专家弗雷德里克·诺伊曼说:“中国近来出口市场份额下降更可能是一个暂时现象,而非一个长期趋势的开始。随着中国在全球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持续上升,其在全球出口市场的份额也可能扩大,出口产品将既包括大众产品,又包括越来越多的高端产品。”
诺伊曼说,全球汽车需求反弹提振了德国和日本出口,而中国在半导体产品方面有很大贸易赤字。他说,随着中国的产业政策为高端制造业不断提供动力,这种情况将出现逆转,中国将从发达经济体手中分走份额。
报道称,纺织和家具等低端产业面临的市场份额压力最大。这符合中国转型到电动汽车和机器人等更高附加值的产业政策。最近对污染企业的打击措施已经提高了印染和纸品生产等行业的成本,压制了它们的产品竞争力。
中国低端产业面临的挑战还包括工人工资水平上升、劳动力减少以及来自孟加拉国和越南等薪资更低国家在T恤等廉价产品出口方面的竞争。
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尽管中国去年仍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约占全球纺织品出口的37%,但出口额下降了3%为1060亿美元。越南和巴基斯坦等国获得的份额越来越大,其中越南在去年跻身全球十大纺织品出口国和地区行列,在全球纺织品出口市场所占比重达到7%。
西部信托公司分析师、前美国财政部中国事务专家戴维·洛文杰说,中国丢失的一部分市场份额得到出口的国内附加值弥补。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出口总值中的国内附加值比例已经上升到71%,而十年前是62%。
洛文杰说,由于中国是制造业出口大国,因此当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处于最低点时,其市场份额反而能达到最高点,这并不奇怪。他说:“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大宗商品生产国在全球出口市场的份额就会跟着增加。”
位于北京的一个市场研究公司专家安德鲁·波尔克说,一个经济体还会受其进口飙升影响,因为这名义上会增加其他国家的全球出口份额。波尔克说:“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向自己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口。真正的受益者是其他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亚洲的经济体和原材料出口国和地区。”(编译/郭骏)
【延伸阅读】中国出口竞争力削弱?海关总署:外贸结构优化
中新网7月13日电 对于有媒体称今年我国外贸的贸易条件下滑,出口竞争力也有所削弱,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13日指出,我国的出口竞争力没有出现明显削弱的迹象,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不仅规模扩大,在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提升等方面也表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和亮点。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办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介绍2017年上半年进出口情况。有记者提问,有媒体报道,今年我国的外贸数据名义增长率比较高,但是贸易条件下滑,包括出口的竞争力也有所削弱,对提升外贸的质量和效益其实是有负面作用的,该如何看待?
对此,黄颂平作出解答。他称,今年上半年,在大宗原材料价格同比大幅上涨带动下,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上涨12.7%,而同期出口价格仅上涨5.6%,导致我国贸易价格条件指数降至0.94。名义上贸易条件处于不利区间,但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逐步传导到工业制成品出口,未来我国贸易条件将逐渐趋于改善。
他表示,关于出口竞争力如何,出口市场份额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评判角度。根据WTO网站公布的数据,前四个月我国占全球70个主要经济体出口总值的比重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由此可见,我国的出口竞争力没有出现明显削弱的迹象。
他进一步指出,事实上,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不仅规模扩大,在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提升等方面也表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和亮点。首先,贸易结构仍在优化和改善。一是贸易方式更趋合理,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20.5%,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6.7%,较去年同期提升0.4个百分点。 二是进出口市场更趋多元化。上半年,对欧美日等传统市场进出口增长18.9%,同时对俄罗斯、巴基斯坦、波兰、孟加拉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分别增长33.1%、14.5%、24.6%和15.5%。 三是内生动力更趋强劲。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20.6%,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8.2%,较去年同期提升0.3个百分点。
其次,在产品优进优出方面取得良好进展。在出口方面,上半年我国纺织服装等七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12.9%,仍然保持较好的传统竞争优势。同时,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系列减税降费政策落地实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渐增强,中高端制造业对经济的支撑力提升,部分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和装备制造产品出口也都保持良好态势。比如,汽车出口增长32.5%,船舶增长25.1%,电动机及发动机增长6.5%,医疗仪器及器械增长12.7%,无人机增长93.4%。在进口方面,优结构、扩进口的政策效应显现,能源资源性产品进口稳定增长,比如上半年原油、铁矿砂、天然气进口量分别增长13.8%、9.3%和15.9%,部分重要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等高新技术产品进口较快增长,其中集成电路增长15.8%、发动机进口增长27.3%、工业机器人增长34%。
他还表示,未来,我国将更加注重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不断提高外贸发展质量效益,以实现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延伸阅读】中国出口连续两月保持增长 外媒:表明全球需求强劲
参考消息网5月9日报道 外媒称,在全球需求复苏的背景下,中国对海外的出口4月保持良好态势。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5月8日报道,中国海关总署8日称,以美元计算的出口额同比上升8%,进口额则增长11.9%,从而使贸易顺差总额达到380亿美元。
由于全球需求的复苏以及与其最大贸易伙伴爆发贸易战的威胁得到化解,中国的出口前景有了改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高了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速的估计,从而使外部需求的前景变得明亮起来。
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学家谢栋铭说:“中国出口走稳的大环境是全球经济复苏。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也有一个良好的开局,这种势头看来已经延续到了4月。”
法新社5月8日报道,8日的官方数据显示,得益于全球需求的改善,中国的出口在4月连续第二个月上升,但是增速低于上一个月。
4月出口同比增长8.0%至1800亿美元,进口增长11.9%至1420亿美元。这使得贸易顺差从3月的239亿美元增至4月的380亿美元。
西班牙对外银行驻香港的经济学家夏乐告诉彭博新闻社:“出口增长表明了强劲的全球需求。中国的金融去杠杆化刚刚开始,将会影响国内经济。进口数据将最先反映这种趋势。”
对巨大的美国市场的出口在4月增长17%,低于上月的19.7%;而对欧盟的出口则上升了4%。这些数据与官方和民间的调查相吻合,这些调查表明4月制造业活动的扩张速度低于预期。
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中美首脑会晤之后软化了其对北京的立场,人们对中国与美国发生贸易战的担忧得到缓解,导致中国的出口数据在3月出现改善。
野村投资银行的一份分析报告称,“今天的贸易数据表明,4月的增长势头略有走软”,并补充说预计中国经济在第二季度将同比增长6.8%,略低于2017年前三个月6.9%的增速。
尽管出口增速低于3月狂飙的16.4%,但它们标志着在2月下跌1.3%之后连续第二个月增长。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集团经济学家王蕊称,最新的数据表明第二季度“中国出口增长将出现走软势头”。但是她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全球供应链中的电子产品渠道仍然很可能使整个2017年的中国出口前景保持稳定”。她表示,疲软的进口数据“反映”了4月大宗商品价格增长的走软,当时全球石油价格和国内铁矿石价格的同比增幅与前几个月相比出现了明显放慢。
王蕊说:“大宗商品价格、中国铁矿石库存的堆积以及信贷的收紧在近期内可能影响中国的进口前景。”
美联社5月8日报道,根据数据,随着国内和海外需求的降温,中国出口扩张速度在4月有所放慢,同时进口增长也出现减速。
进出口两方面的数据都低于经济学家的预期。经济学家称,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导致了贸易增长的走软。
4月中国全球贸易顺差额为380亿美元,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从3月的177亿美元上升到213亿美元。
本月早些时候,美国报告称其贸易逆差处于数月以来最低水平,但是不断上升的中国移动电话和电信设备的进口进一步推高了美中贸易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