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人民币或挑战世界“第三货币”

发布者:陈老师发布时间:2019-05-06浏览次数:46

核心提示:台媒报道称,短期内人民币要想超过美元成为国际第一大储备货币是不现实的,但超过日元、英镑,成为仅次于欧元地位的第三大储备货币却指日可待。

参考消息网5月5日报道 台媒称,近期,中国大陆积极开放外资与境内市场,可预料今年人民币汇率趋稳甚至缓升,再加上亚洲各国酝酿打造包含人民币做为危机时的融通货币的协议,摆脱过度依赖美元的现状,国际强势货币的格局正逐渐形成。

据台湾《旺报》4月29日报道,2019年可能会成为人民币资产国际化元年。

报道称,随着国际上越来越多国家将人民币纳为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在国际市场流通也将更加受欢迎。根据预估,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未来5至10年在全球货币储备中的比重,将有所上升。

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表示,由于中国大陆资本市场持续开放,人民币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吸引力将增强。未来5至10年,人民币在全球储备中的比重可能会从目前不足2%升至5%。

无独有偶,其实早在2016年,纽约梅隆银行全球外汇策略主管西蒙·德里克曾经表示,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后,未来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的比重很可能达到约5%。

这一说法意味着,人民币将超过加拿大币、澳元,目前这两种货币约占全球外汇储备2%,并与英镑(4.7%占比)接近。

人民币在全球储备正快速增加中,反观美元则是继续下跌: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从上一季度的62.5%降至62.3%,为连续第六个季度下降。

报道称,目前已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另外,有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大陆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从长远来看,随着人民币的崛起,美元“霸主”地位正在被撼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在加速。

不过,短期内人民币要想超过美元成为国际第一大储备货币是不现实的,但超过日元、英镑,成为仅次于欧元地位的第三大储备货币却指日可待。

【延伸阅读】港媒:美中贸易战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参考消息网9月11日报道 港媒称,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实际上正在帮助中国实现其梦寐以求的长期金融目标之一: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更多地使用人民币。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9月9日报道,根据中国工商银行香港分行的数据,截至二季度末,海外机构和个人持有的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总额为4.9万亿元(约合7170亿美元)。其中,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和债券在全球投资者持有的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分别增至约2.5%和3.0%。

此外,今年一季度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币资产连续第三个季度增长,占比达全球央行外汇储备总额的1.39%,略高于2017年底的1.22%和2016年底的1.08%。

报道称,要赶上甚至取代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易货币,人民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美国的制裁给中国及其一些贸易伙伴带来的压力促使一些经济体重新考虑其对美元的依赖。

报道认为,尽管今年爆发了贸易战,人民币对美元大幅贬值,但有迹象表明,在全球使用人民币的做法开始重新抬头。

丹麦盛宝金融公司驻新加坡的全球宏观策略师凯文·彼得森感受到了这一讽刺意味。他说:“美国在多条战线作战的意外后果证明,世界需要一个替代美元的贸易和交易货币。如果有什么的话,那就是贸易战将促使中国在结构性推出人民币方面加倍努力,以呼应这一国际化主题。”

据报道,根据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的数据,作为一种商品贸易支付货币,人民币在7月的交易中保持了其第五活跃货币的地位,占所有交易的2.04%。总体而言,人民币支付价值环比增长了9.91%。排名最靠前的美元占所有交易的38.99%,而排名第二的欧元占34.71%。

【延伸阅读】美媒:人民币国际化稳中求进 努力提升全球影响力

参考消息网6月6日报道 美媒称,中断了两年多之后,有迹象表明中国正再次将重心放到提高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地位上。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6月5日报道,自今年5月以来,政府和央行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包括: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二期)全面投产,延长交易时间;使海外借贷人更容易借到人民币,为海外投资者投资在岸债券和股票提供便利;发出信号重启自2015年冻结的内地投资者使用人民币购买离岸资产的项目。

报道称,三年前,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体系中获得创纪录的2.8%的份额,但接下来打击资本外流的行动使得这一数据在今年4月时下降到了1.7%。近来,随着中国的外汇储备稳步上升,市场波动幅度较小,官员们有了一个在全球金融市场上扩大中国影响力的窗口时间。

法国巴黎银行利率汇率策略师季天鹤说:“今年的跨境交易中肯定会更多地使用人民币。汇率将更多地受到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离岸投资者将对在岸债券产生更大影响。”

据报道,今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实现了10年来最大涨幅,这一情况使决策者有更大空间放松对资本外流的管控。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为全球最大——自去年初以来只有3个月没有增加。与此同时,海外对人民币的需求也显示出一些增长迹象。据上周公布的数据,今年4月香港人民币存款增幅创2011年以来新高。

在其他措施的基础上,“一带一路”倡议这一长远计划也可能对增强人民币的影响力起促进作用。

中银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首席投资官阮卓斌说:“与‘一带一路’倡议有关的贸易和投资无疑将增加中国同其他‘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货币流通。”

不过,扩大人民币影响力的步伐仍然受到投资者信心的制约。美元加速升值可能重新唤起人们对人民币贬值的担心。

报道称,目前,海外基金似乎看多中国资产,上个月购买了创纪录的中国股票,同时也正在成为中国国债市场的主力。尽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从今年3月的高位下跌2.5%,但人们并不担心情况可能失控,因为月度波动处于近5年来的低位。

据高盛集团驻香港高级中国经济学家邓敏强说,进一步采取措施提升人民币全球影响力的条件已经成熟,包括让外国人能更轻松地买到中国债券,和允许国内投资者购买更多的海外资产等。

邓敏强说:“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政府自然而然要采取的一个步骤。”

【延伸阅读】英媒:人民币国际化今年有望提速 中国股票债券或受追捧

参考消息网3月2日报道 英媒称,今年注定将成为人民币投资的一个乐观年份。不仅中国国内的A股市场将首次被纳入到全球主要的新兴市场股票指数,而且人民币计价的债券也有望被纳入国际基准指数。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月28日报道,渣打银行中国宏观策略师刘洁说:“我们认为在经历了两年的挫折后,2018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重新启动。随着资本外流已经趋稳,外汇储备出现反弹,政府似乎做好了推进新一轮人民币国际化的准备。”

作为重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迹象,中国银行本周为自2015年人民币大幅贬值以来发行规模最大的“点心债券”定了价。即将在香港离岸市场发行的40亿元人民币债券表明,随着人民币对美元走强,投资者对点心债券的兴趣正在回归。

报道称,北京方面认为,创造诱人的资本市场机会是其说服外国人持有人民币的战略的关键因素。两年来,用于海外贸易结算的人民币数额已从2015年的峰值下降到去年的4.4万亿元,降幅达40%。

报道表示,中国内地趋紧的信贷条件也有可能促使举债者走出国门,从而提振了点心债券市场。渣打银行预计,今年离岸发行的点心债券和存款证明的总额将升至3100亿元,高于去年的1670亿元。

报道还称,部分推动力来自政治领域。中国领导人在去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敦促官员们“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自去年12月底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3.2%,对于外国人来说,持有人民币的吸引力更高了。

报道认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是在80多个国家建设基础设施并赢得影响力。

对组合投资者来说,持有人民币还有很多理由。明晟公司(MSCI)将在今年8月前完成把222只A股股票纳入其新兴市场基准指数的计划。这意味着全球追踪该指数的投资者将把人民币计价的股票纳入自己的投资组合。

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估计,短期内,A股被纳入新兴市场指数将吸引110亿美元的国际资金流入。穆迪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未来几年”A股有望被全面纳入,这样A股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将达20%。

分析人士说,MSCI的举动很可能会得到其他指数提供商的响应,未来几年将有大量国际资本流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纽约咨询公司人民币全球咨询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卡罗琳·欧文说:“随着市场预期中国股票最终将被纳入到所有基准指数,投资者对人民币的兴趣正在增强。”

另一方面,渣打银行估计,人民币债券被全面纳入相关指数后,流入的资金可能达到2860亿美元。

【延伸阅读】日媒:人民币国际化将迎来窗口期 今年人民币将持续坚挺

参考消息网2月5日报道 日媒称,近日人民币涨势如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25个月来首度升破1美元兑6.4元人民币,1月25日开始更在6.32上下徘徊,与此同时,美元指数三年来首次跌破90关口探底88。美元走弱助力人民币企稳回升,当下市场对人民币的态度一派乐观。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月31日报道,此轮人民币走强背后的主要推动力是同期美元大幅贬值。展望2018年,考虑到支撑2017年货币走势的大部分逻辑至今仍然清晰,预计2018年美元也难有起色,而人民币将持续坚挺。

报道称,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改善也为近期人民币升值提供了支撑。一方面,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止跌回升,表现超出预期。新经济欣欣向荣,中国“新四大发明”领先全球,近年来中国出口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不降反升。另一方面,中国正在加大去杠杆的力度,货币政策保持中性偏紧。

报道称,在人民币企稳走强的背景下,今年1月,德法央行决定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中国央行对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中逆周期因子参数进行调整,均反映出国内外对持有人民币的信心增强。预计未来中国决策层会更多地让市场决定汇率并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而从海外央行纷纷接纳人民币作为储备的情况来看,重启国际化前景广阔。

报道认为,重启人民币国际化正迎来良好窗口期。回顾去年上半年,央行果断采取稳汇率策略,而没有采纳当时颇有市场的一次性贬值建议。如今看来,央行稳汇率的操作最终换来了预期的改变,屏蔽了金融风险。

报道称,基于当前国内外环境的最新变化,以及国际化加速后资金双向流动的态势明显,预计今年人民币出现双向波幅仍是主基调,对美元单向升值的趋势不会长期持续下去,预计6.3会成为近期美元兑人民币下值抵抗线。

【延伸阅读】美媒:中国债市吸引大量外国投资者 将有利人民币国际化

参考消息网2月2日报道 美媒称,中国拥有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中国开放债券市场的努力正开始取得成效,近来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中国债券凭借相对较高的收益率吸引了外国投资者。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2月1日报道,这是平衡资本流入和流出压力的一个关键步骤,若能持续下去,将有助于中国缩小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与人民币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之间的差距。

央行数据显示,中国2017年吸引了3460亿元人民币(约合550亿美元)的外资进入其债券市场。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称,自去年7月初以来,这些资金中约有三分之一是通过内地与香港启动的“债券通”流入的。

虽然流入中国债券市场的资金总额与截至去年11月外国净购入的3370亿美元美国国债总额相比要少得多,但较2016年增长了41%。德意志银行预测,这一增速今年将加快,流入资金总额将增至7000亿元人民币。

根据彭博社整理的数据,外国人持有的中国国内债券占比仍不足2%。相比之下,日本债券有11%由外国人持有。

安联全球投资新加坡公司的亚太固定收益首席投资官戴维·陈(音)说:“我们今年肯定会增加中国在岸债券配置。中国已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机会之地。去杠杆化提高了收益率,再也没人谈论人民币贬值。”

报道称,持续的资金流入可能为中国债券市场带来重大变革。一个希望是外国投资者将对信用质量进行更仔细的审视,并要求财务记录方面的更高透明度,因而有助于在较强债务人与较弱债务人之间进行更明显的区分。持续的资金流入还可以提高在岸债券的流动性,其中大部分债券由银行持有,与其他主要市场相比交易量很小。

德意志银行驻香港的大中华利率和汇率策略师刘立男认为,这些情况都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长期前景”。她说:“中国正在加速与全球市场的金融一体化。”

相较于美国部分国债2.24%的收益率和德国曾经-0.31%的收益率,购买收益率约为3.64%的中国三年期国债的机会足以吸引很多人。

景顺香港公司亚太区固定收益首席投资官胡嘉林说:“欧洲、东南亚、中东甚至非洲地区对中国在岸债券的兴趣正在增加。与中国的贸易以及来自中国的投资增加,推动了人民币离岸流通量增加。人们正在寻找一个投资人民币的地方。”

 

 

Copyright©2024 新葡萄3522登录网页版-首页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上海嘉定区胜辛北路1661号 邮政编码:201815 沪ICP备 10034587号-3 网站:www.hzcyfc.com

Baidu
sogou